安徽 北京 重庆 福建 广东 甘肃 广西 贵州 河南 河北 湖北 湖南 海南 黑龙江 江西 辽宁

江苏 吉林 宁夏 内蒙古 青海 山东 陕西 四川 山西 上海 深圳 浙江 天津 新疆 云南 西藏

教育与社会发展必背考点

http://www.hteacher.net 2015-07-07 16:38 教师招聘网 [您的教师考试网]

           

 教育与生产力

考点1 生产力对教育的决定作用

1.决定教育的发展规模和速度

任何社会教育发展的规模和速度必须取决于两方面的条件:一方面是物质资料生产能为教育的发展提供的物质基础;另一方面是生产力发展、社会再生产对劳动力的需求程度。它们分别决定着整个教育发展的规模、速度和教育的体系、结构。

2.决定教育的结构和人才培养规格

教育结构.即教育机构总体的各个部分的比例关系及组合方式,包括教育纵向系统的层级之间的比例关系和相互衔接以及教育横向系统的类别之间的比例关系和相互联系。生产力的发展不断引起社会对各级各类人才的需求结构的变革,进而就会引起各级各类教育的比例关系以及其中的专业设置的比例关系的变化。同时,人才需求结构的变革.导致人才培养的规格也随之发生相应的变化。

3.促进教学内容、方法和组织形式的变革争发展

生产力伴随着科学技术而发展。无论是生产力的发展还是科学技术的进步.都会促进人类知识总量的不断增长和人类认识能力与思维水平的不断提高,由此就会促进学校课程体系和教育内容的不断变革。这集中表现在三方面,一是学校课程门类由少到多;二是学校教育内容越来越丰富和深化;三是现代教育技术设备等种类越来越多,越来越方便教学。

考点2 教育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教育的经济功能)

1.教育再生产劳动力

劳动力的质量和数量是生产力发展的重要条件,教育承担着再生产劳动力的重任。马克思主义认为,作为劳动力的人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通过教育,可以使人掌握一定的知识、生产经验和劳动技能.即把可能的劳动力转化为现实的劳动力,从而形成新的劳动力.提高劳动效率,促进生产力发展。

2.教育再生产科学知识

教育是实现科学知识再生产的重要手段,并且通过教育可以高效能地扩大科学知识的再生产,使原来为少数人所掌握的科学知识,在较短的时间内为更多的人所掌握,使科学知识得到普及,先进的生产经验得到推广.从而提高劳动生产效率,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3.教育促进现代经济的发展

教育对经济发展具有巨大的促进作用。20世纪60年代,以美国舒尔茨为代表的西方经济学家,提出了人力资本理论。舒尔茨通过研究.认识到许多美国人把大量资本用于人力投资,人力投资的关键在于教育。教育通过传播科学技术,培养人的健全人格,提高人的能力等.能够改善人力资本,从而促进经济的增长与发展。舒尔茨运用美国1929--1957年的统计资料,计算出教育投资的平均收益率为17.3%,教育对国民收入增长的贡献为33%。教育通过科技的生产与再生产,使经济知识化。

教育与政治经济制度

考点1 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的制约

1.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领导权

在人类社会中,谁掌握了生产资料的所有权.准掌握了国家政权.谁就能够控制精神产品的生产.谁就能控制学校教育的领导权.并且通过对教育方针政策的颁布、教育目的的制定、教育经费的分配、教育内容特别是意识形态教育内容的规定、教师和教育行政人员的任命聘用等实现对教育领导权的控制。

2.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受教育的权利

一个国家设立怎样的教育制度.接受什么样的教育.进入不同教育系列的标准怎样确定.基本上都是由其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的。

3.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教育目的

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培养人.培养什么样的人.特别是培养出来的人应当具有什么样的政治方向和思想意识倾向.则是由一定的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的。政治经济制度.特别是政治制度是直接决定教育目的的因素。

4.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教育体制

国家的教育体制要随着政治体制、经济体制的变革而变革。如新

中国成立初期.为了适应计划管理体制和以工业为主导的经济建设的要求.建立了集中统一的新教育体制。后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确立.我国逐步建立起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政治体制、科技体制改革相适应的教育新体制。

考点2 教育对政治经济制度的影响(教育的政治功能)

1.教育为政治经济制度培养所需要的人才

(1)教育通过培养人才实现对政治经济制度的影响,是教育作用于政治经济制度的主要途径。任何一种政治经济制度,要想得到维持、巩固和发展都需要大量的人才。而这些人才的培养,很大程度上依靠教育。

(2)教育通过促进个人社会化来为一定的政治经济制度服务。社会政治经济制度的维护和发展,还要求未来的社会成员接受社会的政治、哲学、道德等方面的思想意识体系,使年轻一代形成一定的政治观点、道德品质及社会行为规范,从而使他们在未来的政治生活中采取一定的政治立场.充当一定的角色.即实现个人政治社会化。

2.教育可以促进民主

一个国家的民主程度直接取决于一个国家的政体,但又间接取决于这个国家人民的文化程度、教育事业发展的程度。普及教育的程度越高,人的知识越丰富,就越能增强人民的权利意识,认识民主的价值。推崇民主的政策,推动政治的改革和进步。要不断推进我国民主化的进程.就不可忽视加速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不断提高全民族的文

化水平。

3.教育是一种影响政治经济的舆论力量

学校教育不仅向学生传播、灌输一定的政治思想意识,而且通过在校师生的言论行为、学校的教材和刊物向社会宣传一定的思想意识.制造社会舆论。影响社会的风俗习惯和道德面貌等,起着巩固现有政治经济制度的作用。同时学校是思想家、学者、青年人集中的地方.他们一方面广泛地吸收多元的思想和文化知识,一方面又容易把这些思想文化传播开去.影响社会,从而形成社会思潮、道德风尚和社会舆论力量.以此对一定的政治经济制度发生作用。

教育与科学技术

考点1 科学技术对教育的影响

1.稀学技术能够改变教育者的观念教育观念是教育者的教育价值观、教育理想、教育目的的总和。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一定时期的科学发展水平。科学技术发展水平决定了教育者的知识水平和知识结构.影响他们对教育内容、方法的选择和运用.也影响他们对教育规律的认识和教育过程中教育机制的设定。

2.科学技术能够影响受教育者的数量和教育质量

(1)科学技术的发展正日益揭示出教育对象的身心发展规律,从而使教育活动遵循这种规律:

(2)科学技术的发展及其在教育上的广泛运用,使教育对象得以扩大.每次科学技术的发展都极大地促进了教育数量的发展。

3:科学技术能够影响教育的内容

科技的发展促使教学内容的不断更新、课程体系不断变化。近代以来.工业革命的发生使人们认识到科学技术的巨大价值,从此科学技术开始大规模地进入教育领域.学校教育内容也逐渐丰富起来,教育在内容上呈现出分化和专门化的特征。

4.科学技术影响教育技术

科学技术可以渗透到教育活动的所有环节中去,为教育技术的更新和发展提供各种必要的思想基础和技术条件。学校类型规模的扩展。教育设施的兴建,教育内容的记载与表达方式,教学用具与器材的创造等.都离不开科学的作用。

考点2 教育对科学技术发展的作用(教育的科技功能)

1.教育能完成科学知识再生产

科学知识的再生产有多种途径.学校教育是科学知识再生产的最主要途径.

教育作为科学知识的再生产.其作用一方面在于科学的继承与积累.把前人创造的科学知识加以总结和继承.把前人创造的科学知识传授给新的一代,使他们能够站在前人的肩膀上,有所发现、有所创新.生产出更新的科学成果。

2.教育推进科学的体制化

早先,科学研究只是少数人的智力游戏活动,l7、18世纪以后,出现了职业的科学家和专门的科学研究机构.这被称为“科学的体制化”。它与教育尤其是高等教育有着密切的关系.因为最初很多科研机构是建在大学里的。

3.教育兵有科学研究的功能

教育在传播科学知识的同时,也从事着直接的科研工作.这在高校里尤为突出。

4.教育推进科研技术成果的开发利用

教育向科学提出将科学成果在教育上应用技术化的要求.从而丰富科学技术的活动,扩大科学技术的成果。比如多媒体技术、电脑软件技术在教育上的广泛运用.对推进相关科学和技术的研究有直接作用。

教育与文化

考点1 教育与文化是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关系

文化对教育发展的制约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文化影响着教育的价值取向;

2.文化影响教育目的的确立;

3.文化影响教育内容的选择;

4.文化影响教育教学方法的使用。

教育对文化发展的促进作用(教育的文化功能)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教育具有筛选、整理、传递和保存文化的作用;

2.教育具有传播和交流文化的作用;

3.教育具有更新和创造文化的作用。

考点2 教育与文化关系的特殊性

1.文化本身是一种教育力量

文化作为一种教育力量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1)特定时空中的文化构成了文化环境、文化氛围。对生存于其中的人产生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发挥着强大的教育作用:

(2)一定社会的文化以不同的方式影响着学校文化、班级文化和课堂文化,对教育活动起着无形又强大的影响作用。

2.教育本身是一种特殊的文化现象

教育具有双重文化属性:(1)它是传递和深化文化的手段.这使它与文化构成内容与形式的关系;(2)它的实践者及实践本身又体现着文化的特质,如思想观念、价值倾向和行为方式,这使它成为文化本体。由此可见,教育是一种特殊的文化现象,它在社会文化中具有十分特殊的地位。一方面文化通过教育活动得以传递和深化;另一方面文化通过教育发展得以丰富。

考点3 学校文化

1.学校文化的概念

学校文化是指学校全体成员或部分成员习得且共同具有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学校文化的核心是学校各群体所具有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其中最具决定作用的是思想观念,特别是价值观念。

2.学校文化的特性

(1)学校文化是一种组织文化:

(2)学校文化是一种整合性较强的文化;

(3)学校文化以传递文化传统为己任。

3.校园文化——学校文化的缩影校园文化是人们为了保证学校中教育活动顺利进行而创立和形成的一种特有的文化形态。按照不同的层次和标准,可以再细分成学校物质文化、学校组织和制度文化、学校精神文化等。

(1)学校物质文化

学校物质文化是校园文化的空间物态形式.是学校精神文化的物质载体。学校物质文化有两种:一是学校环境文化.包括校园的总体结构和布局、校园绿化和美化、具有教育含义的教育和教学场所以及校园环境卫生等:二是设施文化,包括教学仪器、图书、实验设备、办公设备和后勤保障设施等。

(2)学校组织和制度文化

学校的组织和制度文化主要是指保证学校正常运行的组织形态、规章制度和角色规范。

(3)学校精神文化

学校的精神或观念文化是校园文化的核心,也是校园文化的最高层次。学校精神文化可分解为四种基本成分:

①认知成分。即学校这个群体和构成它的个体对教育目的、过程、规律的认识,属于校园文化的理性因素:

②情感成分。是学校这个文化体内的成员对教育、学校、班级、同事、同学、老师、学生特有的依恋、认同、参与、热爱的感情.这种感情内通常包含着很深的责任感、归属感、优越感和献身精神:

③价值成分,即学校校园所独有的价值取向系统.如“忠于职守,,“尊师爱生”以及“严谨、守纪、规范、团结”的价值取向等:

④理想成分。即学校及其成员对各种教育活动和学生的发展水平所表达的希望和追求,如创造美好的教育环境,促进学生在德、智、体、美、劳等各个方面得到充分、和谐、全面的发展是许多优秀学校所追求的理想。

校园文化具有导向功能、凝聚功能、规范功能.具有互动性、渗透性、传承性。

考点4 学生文化

1.学省文化的成因

(1)学生个人的身心特征

处于不同的年龄阶段的学生,由于特定的身心发展的需求.有着一些不同于其他年龄阶段的思想观念和行为规范:同时某些学生由于身心方面的显著特征,在其生活经历中会有不同于其他学生的文化特征。

(2)同伴群体的影响

学生多处于青少年时期.有着自己交往的同年龄的群体,在这种群体中.会形成一些共同的价值规范等,构成一种与成人文化不同的文化形态。

(3)师生的交互作用

教师与学生的交往活动,是学校生活中一个最为主要的组成部分。在这种交往中.教师所采用的交往形式不同,学生的反应也就随之各异。

(4)家庭社会经济地位

学生所处家庭的社会经济背景是制约学生文化特征的又一重要因素。社会经济地位一般都有着一些特定的思想观念、价值规范等,学生生活在家庭中.其思想、行为也难免受家庭的影响。

(5)社区的影响

学生生活的社区对其文化的形成也产生着一定的影响,社区作为聚集在一定地域范围内的社会群体和社会组织,一般总会形成与社会共同体相应的规范与制度,它使得生活在其中的学生在有意无意之中习得了社区的文化特征,并把它带到学校中来。

2.学生文化的特征

(1)学生文化具有过渡性

学生文化是介于儿童世界与成人世界的一种文化现象,是学生从儿童迈向成人的一种过渡性的产物。一方面,它表现为与成人相异的一些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反映出其要求自主、独立的需求;另一方面.由于他们受教师的引导及家长的影响,也在一定程度上认同成人的价值观念。

(2)学生文化具有非正式性

学生文化一般都是非正式形成的,没有经过教师的组织或有意的安排.往往是学生在日常的相互交往中,有着共同的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结为一个群体而表现出来。

(3)学生文化具有多样性

学生文化的类型是多种多样的.他们可能会因共同的种族、民族等特征.结成一个相对独立的文化群体,也可能会因共同的社会经济背景而形成独特的社会阶层文化,他们可能会因性别间的差异,在学校中表现出不同的性别文化特征,也可能会因年龄的不同,在不同的年龄阶段显现出不同的社会文化需求。

(4)学生文化具有互补性

从整个学校文化来讲.学生文化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化类型,是对学校文化的一种互补。人的生活是多侧面、多色彩的,人的主观能动性也.是在不断地发挥着作用.从学生文化的不同类型和样式上来讲,年龄文化、性别文化、同伴文化等,也是在发挥各自作用的同时纠结在一起互为补充的。

(5)学生文化具有调适性

主要指通过心理调节和无益情绪的化解,达到身心康乐的目的。学生不仅有求知的需求,还有交往、归属、爱、美的需要,以及自我发展、完善、实现的需要。学生文化能在一定程度上满足这些需要,使之达到心理平衡.保持心理健康。再者,种种挫折导致的焦虑、忧愁等,可能使学生的心理产生障碍,而学生文化为排解学生的心理障碍提供了一条良好途径。

关注公众号

责任编辑:张琪

教师教育网 教育信息网 人事考试网 资料下载

>>更多教师招聘通用相关信息/资料查看

全国中小学各学科、各版本电子课本汇总教师职业道德——特征知多少教师招聘中小学体育笔试试题12023年5.7事业单位联考(言语理解)送分题2023年507事业单位联考《职测》判断推理命题趋2023年507事业单位联考职测(数资)送分题

精彩推荐

换一换

有报考疑惑?在线客服随时解惑

公告啥时候出?

报考问题解惑?报考条件?

报考岗位解惑   怎么备考?

冲刺资料领取?

咨询

备考资料预约

  • 省份
  • 市区
  • 考试类型
  • 姓名
  • 手机号
  • 验证码

互动交流

  • 华图教师APP题库下载

  • 微信公众号:htjiaoshi

在线客服×